List/Grid

信愿念佛法语 Subscribe to 信愿念佛法语

在境界中修(37-39)

在境界中修(37-39)

在境界中修(37-39) 37.  接手书,知某某夭殇,不禁长叹。观汝前之所说,似未通道理之知见。后之所说,颇合不怨不尤,自省自艾之道。祸福无定,损益在人。善得益者,无往而非益。甘受损者,无往而非损。过去诸佛,皆以苦境为师。以致断尽烦惑,成无上道。汝果能如俞净意,袁了凡,改过修持。岂......
在境界中修(34-36)

在境界中修(34-36)

在境界中修(34-36) 34. 闭关修净业,实为最善。但宜于信愿一心处著力。不宜于见净境见佛处著力。若不善用心,唯欲速见净境。只此妄念固结不解,日深一日,唯此妄念,则必至宿生怨家为现净境。待其见已,生大欢喜,则魔便入窍,不可救药矣。当以此勖而告之。《复传度和尚书》 35. 凡念佛人,但......
在境界中修(31-33)

在境界中修(31-33)

在境界中修(31-33) 31.  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。生佛不二,凡圣一如。由迷悟之攸分,致升沉以迥别。大觉世尊,愍而哀之。示成正觉,普度众生。以醍醐之一味,随机宜而殊说。大根则为说顿法,令其速成佛道。小器则授以渐教,使彼徐出尘劳。随顺世间,循循善诱。示戒善,辟人天之坦路。明因果,陈......
在境界中修30

在境界中修30

在境界中修 30. 古人云,死生亦大矣,可不悲哉。知死生之可悲,当求所以了生死之法,则可悲者,转为可乐也。若不求了生死之法,徒生悲感,有何所益。大丈夫生于世间,事事无不预为之计。唯于生死一事,反多置之不问。直待报终命尽,则随业受报,不知此一念心识,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。人天是客居......
在境界中修29

在境界中修29

在境界中修 29. 近来佛法,约居士边论,似乎大兴,约僧众边论,则绝无兴相。何以故,居士多以念佛为主。僧众之应酬经忏者,日只以为人念经拜忏为正事,修持一事,置之度外。有正念者,归于宗门。参禅一事,非小根行人所做得到。即做到大彻大悟地位,而烦恼未能断尽,生死仍旧莫出。现在人且勿论......
在境界中修(25-28)

在境界中修(25-28)

在境界中修 25. 所言大祸临头,功行浅薄,无有把握,或恐惧失心,打失正念者。但须在深信佛力,法力,自性功德力,至诚持诵力均不可思议。勿道无祸,即有大祸,断不至即失心耳,以有此诸力加被也。凡人须素位而行,则不至因境遇不好,遂致失心。凡因境遇不好失心者,多皆无深信力,而兼有顾念前......
在境界中修(21-24)

在境界中修(21-24)

在境界中修(21-24) 21. 倘其人有涵养,无躁妄心,无贪著心,见诸境界,直同未见,既不生欢喜贪著,又不生恐怖惊疑。勿道胜境现有益,即魔境现亦有益。何以故,以不被魔转,即能上进故。此语不常对人说,因汝有此种事,固不得不说也。汝最初礼佛所见之大士像不的确,以若果实是,不至因念与观经......
在境界中修(16-20)

在境界中修(16-20)

在境界中修(16-20) 16. 古之圣贤,无不战战兢兢,以自操持,故其心不随富贵穷通所转。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善天下。今之人于日用云为,父子兄弟夫妇之间,尚不能一一如法。稍有知见,便妄企作出格高人。未得其权,则肆其狂妄之瞽论,以惑世诬民。已得其位,则逞其暴虐之恶念,以误国害民。其病......
在境界中修(10-15)

在境界中修(10-15)

在境界中修 10. 须知人生世间,具足八苦。纵生天上,难免五衰。唯西方极乐世界,无有众苦,但受诸乐。将非天以汝倡导净土,以此无福无寿之子,为汝作顶门一针。使汝知三界无安,犹如火宅。众苦充满,甚可畏惧。人命无常,速如电光。大限到来,各不相顾。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。于此犹不惺悟,......
在境界中修(9)

在境界中修(9)

在境界中修(9) 9. 子有四因者。一者报恩,二者报怨,三者偿债,四者讨债。报恩者,谓父母于子,宿世有恩,为报恩故,来为其子。则服劳奉养,生事死葬。必使生则亲欢,祭则鬼享。乃至致君泽民,名垂青史,令天下后世,敬其人而并敬其亲。若曾鲁公,陈忠肃,王龟龄,史大成(曾陈王三公,皆宋名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