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光大师信愿念佛与临终助念法语汇集之第二编 信愿念佛之修(100-110)

印光大师信愿念佛与临终助念法语汇集

第二编 信愿念佛之修

一. 净土法门的信,须信娑婆实实是苦,极乐实实是乐。
100. 大悟之人,其悟纵与佛同,其惑犹未断除。必须念念觉照,庶免凡情用事。藏忍父子,虽则悟处高深。只因我慢过甚,全体埋没于人我情见之中。而犹欲为续佛慧命之第一高人。以致一错永错,而莫之能反。尽其智力,只做得个平侍者之身分。可不哀哉。如来深知末世众生,烦惑难断。特开一信愿念佛,求生净土法门。令其于临终时,蒙佛接引,往生西方。既得往生,则超凡入圣,了生脱死。承侍弥陀,追随海众。从兹圆破无明,彻证自心。直至成佛而后已。使藏忍知此,当即上品往生,证无生忍。普现色身,广度群迷。又何至妆点文饰,欲得超师越祖之虚名,企其流芳百世。一经明眼人看破,竟落得个邪魔外道之实号,而遗臭万年。呜呼哀哉。
《拣魔辨异录重刻序》

101. 净土法门,以真信切愿念佛,决定求生西方为宗旨。若念佛人不愿求生西方,即为违背佛教。譬如王子寄居他国,不信自是王子,但愿终日乞食,不至饿死,便为志得意满。其知见之下劣,能不令人怜悯乎。王高氏娴熟经典,而作不敢妄想生西之说,其心志之卑劣,亦何至于此极。其平日所亲之师,亦系盲修瞎炼之辈。使其师知净土法门,何得长作此想。祈为彼说,若不求生西方,决定不许皈依。肯求生西方,则可许皈依。今为彼取法名为宗信。谓深信佛言,不敢违背。自己修持净业,又须教诸儿女媳孙辈,同皆敦伦尽分,闲邪存诚,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戒杀护生,念佛及念观世音,以期现生业消福长,临终往生西方。如此自行,并化及家庭及与亲朋。则其往生,定可如愿。佛开净土法门,教人求生西方。汝是什么人,敢不以佛言为是,而各任己志乎。故须一以佛说为宗主宗本而信奉之。不敢一念或违,方可谓宗信。《复杨宗慎居士书》

102. 其女胡王氏,法名宗净。世间夫妇儿女,无非前生所结之业缘。彼夫早死,子未娶而夭,女甫嫁而寡,约世情论,则为不好。然能因此知世相无常,专志修持。则此诸苦况,实彼出苦之善导。彼富贵人夫妇儿女,一堂团聚,其精神皆耗于忙生产婚娶中。纵欲一心念佛,亦不能如意。彼能作此想,并教女一心念佛。则其夫其子其婿,乃为反助彼之道业者。彼果能一志往生,则其夫其子其婿,亦当因彼之修持以生西方。正所谓金以炼精,刀以磨利,不经一番寒彻骨,怎得梅花扑鼻香。天之成就人者,有逆有顺。人能乐天知命,则逆反为顺。否则顺反为逆。是在人之善用心与否耳。又现今是一大患难世道,凡刀兵水火,瘟疫虫蝗,或怨业病,医不能治者,若肯志诚念佛念观世音,决定便能逢凶化吉。《复杨宗慎居士书》

103. 凡夫若无信愿感佛,纵修其余一切胜行,并持名胜行,亦不能往生。是以信愿最为要紧。蕅益云。得生与否,全由信愿之有无。品位高下,全由持名之深浅。乃千佛出世不易之铁案也。能信得及,许汝西方有分。《复高邵麟居士书》三

104. 等觉菩萨,二六时中,礼十方佛,忏除宿业。况在凡地,常当惭愧,何敢自恃。若自恃者,纵有修持,皆属魔业。如是之人,切勿亲近,免致日久,与之俱化。《净土指要》

105. 直须守定宗旨,不随经教及善知识语言所转,捨此别修也。
《净土指要》

106. 至于修行净土,有决定不疑之理。何必要问他人之效验。纵举世之人,皆无效验,亦不生一念疑心。以佛祖诚言可凭故。若问他人效验,便是信佛言未极,而以人言为定。便是偷心,便不济事。英烈汉子,断不至捨佛言而取信人言。自己中心无主,专欲以效验人言为前途导师,可不哀哉。《复永嘉某居士书》一

107. 普陀已来过几次,当在家息心念佛,不可常来。来则旷功费日耗财,于己于他,均无利益。未曾来过,一瞻菩萨道场则可。已经来过,便可在家供养恭敬礼拜。岂菩萨唯在普陀,不遍界以应感乎哉。观音菩萨,常在一切众生起心动念处,显大神通,演说妙法。无奈众生迷背错过,辜负慈恩。倘能常念观世音菩萨名号,自于一切时一切处,常蒙覆被矣。宜以此意,转告一切知交。 《复永嘉某居士书》三

108. 来书颇合善导专修之说,又契吾人庸劣之机,喜甚。众生习气,各有所偏。愚者偏于庸劣,智者偏于高上。若愚者安愚,不杂用心,专修净业,即生定获往生,所谓其愚不可及也。若智者不以其智自恃,犹然从事于仗佛慈力,求生净土一门,是之谓大智。倘恃己见解,藐视净土。将见从劫至劫,沉沦恶道,欲再追随此日之愚夫,而了不可得。《复永嘉某居士书》九

109. 净土法门,以信愿行三法为宗。如鼎三足,缺一不可。阁下既已笃修净业,信之一字,谅已全体担荷,究竟无疑矣。至于愿行二法,似犹有彼此对待之执,不能融会贯通。致于圆融无碍法中,生起许多障碍。俾彻悟坚密蕅益三大师之普照万汇圆满月光,只因一丝当目,便成分隔矣。惜哉。今谓真念佛人,当念佛时,信愿行三,全体具足。如子忆母,其间断无狐疑不信,与不愿见母之念头可得。
《拟答某居士书》

110. 昨晚接汝书,光于汝来报国,完全忘之。观汝来书,系犹以宗门之知见为主,于净土法门尚未全信,故只求相应,致起魔境。念佛法门,以信,愿为先锋,若无真信,切愿,勿道不相应不能往生,即相应亦不能决定往生。一心不乱,念佛三昧,亦不易得。若有真信,切愿,未得相应,亦可往生,况已相应乎。汝只知求相应,稍有相应气分,便生欢喜赞叹之心,此亦是不相应之现象,由是故有怪相现。
《复慧空大师书》

 

Tags: 

评论已关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