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光大师临终助念法语白话
第一篇 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
一. 所言信者,须信娑婆实实是苦,极乐实实是乐
1. 所言信者,须信娑婆实实是苦,极乐实实是乐。娑婆之苦,无量无边。总而言之,不出八苦。所谓生,老,病,死,爱别离,怨憎会,求不得,五阴炽盛。此八种苦,贵极一时,贱至乞丐,各皆有之。前七种是过去世所感之果,谛思自知,不须详说,说则太费笔墨。第八五阴炽盛苦,乃现在起心动念,及动作云为,乃未来得苦之因。因果牵连,相续不断。从劫至劫,莫能解脱。五阴者,即色受想行识也。色,即所感业报之身。受想行识,即触境所起幻妄之心。由此幻妄身心等法,于六尘境,起惑造业,如火炽然,不能止息,故名炽盛也。又阴者,盖覆义,音义与荫同。由此五法,盖覆真性,不能显现。如浓云蔽日,虽杲日光辉,了无所损。而由云蔽故,不蒙其照。凡夫未断惑业,被此五法障蔽,性天慧日,不能显现,亦复如是。此第八苦,乃一切诸苦之本。修道之人,禅定力深,于六尘境界,了无执著,不起憎爱。从此加功用行,进证无生。则惑业净尽,斩断生死根本矣。然此工夫,大不容易。末世之中,得者实难。故须专修净业,求生极乐。仗佛慈力,往生西方。既得往生,则莲花化生,无有生苦。纯童男相,寿等虚空,身无灾变。老病死等,名尚不闻,况有其实。追随圣众,亲侍弥陀。水鸟树林,皆演法音。随己根性,由闻而证。亲尚了不可得,何况有怨。思衣得衣,思食得食。楼阁堂舍,皆是七宝所成,不假人力,唯是化作。则翻娑婆之七苦,以成七乐。至于身则有大神通,有大威力。不离当处,便能于一念中,普于十方诸佛世界,作诸佛事,上求下化。心则有大智慧,有大辩才,于一法中,遍知诸法实相,随机说法,无有错谬。虽说世谛语言,皆契实相妙理。无五阴炽盛之苦,享身心寂灭之乐。故经云,无有众苦,但受诸乐,故名极乐也。娑婆之苦,苦不可言。极乐之乐,乐莫能喻。深信佛言,了无疑惑,方名真信。切不可以凡夫外道知见,妄生猜度,谓净土种种不思议胜妙庄严,皆属寓言。譬喻心法,非有实境。若有此种邪知谬见,便失往生净土实益。其害甚大,不可不知。
卷一·书一·《与陈锡周书》
[白话文]
所说的净土法门的信,不管是信六信,还是信四信,都必须深信娑婆世界确实是生死轮回苦,极乐世界实在是乐。(善导大师教诲:“又虽信不深,善心数退,恶法数起,此乃由不深信苦乐因果也。若深信生死苦者,罪业毕竟不重犯。若深信净土无为乐者,善心一发永无退失也”。善导大师《观经四帖书》·散善义)娑婆世界的生死之苦无量无边。总的来说不超出八种苦。所谓生、老、病、死、爱别离、怨憎会、求不得、五阴炽盛这八种苦,无论是贵极一时的人,还是卑贱到乞丐的人都有这八种苦。前面七种是过去世由所造之业招感的果报,好好思惟自然知道,不须要详说,详说就太费笔墨。
第八种五阴炽盛苦,是现在起心动念之想和由想而行而说,这是未来得苦之因。因果牵连相续不断。从劫至劫不能解脱。五阴就是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。色:就是所感的业报之身。受、想、行、识,就是接触外境所起的幻妄之心。由这些幻妄身心等法,在六尘境起惑造业,如大火猛烈燃烧,不能止息,所以名为炽盛。又者,阴是盖覆的意思,发音和意思与“荫”字相同。由这五法盖覆真如自性,不能显现。如浓厚的云层遮蔽太阳,虽然太阳的光辉一点没有减损。而由于浓云遮蔽的缘故,不能蒙受太阳的照耀。凡夫没有断除惑业,被这五阴障蔽,使本具的真如佛性和智慧之光不能显现,因此,这第八苦是一切诸苦的根本。修道的人,如果禅定功力深,对六尘境界一点不执着,不起憎爱之心。从此加功用行,进一步证无生四果。就可以惑业净除究尽,斩断生死根本了。然而这个工夫很不容易,末法之中的修道人要得到实在太困难。所以必须专修净业,求生极乐,仗佛慈力往生西方,方能得到。
既得往生就是莲花化生,没有生苦。纯是童男之相,寿命等虚空,身体没有灾祸衰变。老病死等苦,这些名字尚且没有听说,何况有真实之苦。追随圣众,亲侍弥陀。水鸟树林,都演畅佛法之音。随自己的根性,由于听闻而证果。亲人尚且了不可得,哪里还有怨家呢?思衣得衣,思食得食。楼阁堂舍都是七宝所成,不靠人力,唯是化作。那么翻转娑婆世界的七苦,而成为西方的七乐。至于身体则有大神通,有大威力。不离开当处,就能在一念中普于十方诸佛世界,作诸佛事,上求下化。心则有大智慧,有大辩才,于一法中遍知诸法实相,随机说法无有错谬。虽说世间的语言都契合实相妙理。没有五阴炽盛之苦,享受身心寂灭之乐。所以《阿弥陀经》说:“无有众苦,但受诸乐,故名极乐”。
娑婆世界的生死之苦,苦不可言。极乐世界的乐,乐莫能喻。深信佛言,没有一点疑惑,才名为真信。千万不可以凡夫外道的知见,妄生猜想度量,认为净土种种不思议的胜妙庄严,都属于幻想寄托的话。是譬喻心法,不是真实有那个境界。如果有这种邪知谬见,就失去往生净土的实际利益。这个祸害很大,不可以不知道。
2. 既知娑婆是苦,极乐是乐。应发切实誓愿,愿离娑婆苦,愿得极乐乐。其愿之切,当如堕厕坑之急求出离,又如系牢狱之切念家乡。己力不能自出,必求有大势力者提拔令出。娑婆世界,一切众生,于逆顺境,起贪瞋痴,造杀盗淫,秽污本有妙觉明心,乃无底之厕坑。既造恶业,必受恶报。久经长劫,轮回六道,乃不赦之牢狱。阿弥陀佛于往劫中,发四十八愿,度脱众生。有一愿云,若有众生闻我名号,求生我国,乃至十念,若不生者,不取正觉。阿弥陀佛誓愿度生。若众生不求接引,佛亦无可奈何。倘志心称名,誓求出离娑婆者,无一不蒙垂慈摄受也。阿弥陀佛有大势力,能拔娑婆无底厕坑不赦牢狱之人,直下出离其中,悉皆安置于极乐本有家乡,令其入佛境界,同佛受用也。
卷一·书一·《与陈锡周书》
[白话文]
既然知道娑婆世界是苦,极乐世界是乐。应该发起迫切真实的誓愿,愿离娑婆世界的生死之苦,愿得极乐世界的乐。这个誓愿的迫切,应当如同堕在厕坑中的人急切寻求出离,又如同囚系在牢狱的犯人痛切地思念家乡。靠自己的力量不能够出离,必定要求大势力的人提拔我们出去。娑婆世界一切众生,在逆顺二境中,起贪瞋痴三毒,造杀盗淫恶业,秽污本有的妙觉明心,这就是深不见底的厕坑。既然造作恶业,必定要受恶报。久经长劫轮回六道,这是个永不赦免的牢狱。阿弥陀佛在往劫当中发四十八愿,度脱众生。有一大愿说:“若有众生,闻我名号,求生我国,乃至十念,若不生者,不取正觉”。阿弥陀佛誓愿度生。若众生不求接引,佛也无可奈何。倘若志心称名,发誓求出离娑婆的人,没有一个不蒙垂慈摄受的。阿弥陀佛有大势力,能救拔娑婆无底厕坑中一切不赦牢狱中的人,直接当下出离生死轮回苦,全部接引到西方极乐世界本有家乡,令他们进入佛的境界,同佛一样受用。
3. 此世界苦,说不能尽。以三苦八苦,包括无遗。三苦者,一苦是苦苦,二乐是坏苦,三不苦不乐是行苦。苦苦者,谓此五阴身心,体性逼迫。故名为苦,又加以恒受生老病死等苦,故名苦苦。坏苦者,世间何事,能得久长。日中则昃,月盈则食。天道尚然,何况人事。乐境甫现,苦境即临。当乐境坏灭之时,其苦有不堪言者,故名乐为坏苦也。行苦者,虽不苦不乐,似乎适宜。而其性迁流,何能常住,故名之为行苦也。举此三苦,无苦不摄。八苦之义,书中备述。若知此界之苦,则厌离娑婆之心,自油然而生。若知彼界之乐,则欣求极乐之念,必勃然而起。由是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以培其基址。再加以至诚恳切,持佛名号,求生西方。则可出此娑婆,生彼极乐。为弥陀之真子,作海会之良朋矣。
卷三·序·《初机净业指南序》
[白话文]
这个世界上的生死之苦,无量无边,不能说尽,以此三苦、八苦,包揽一切。三苦指的是什么呢?一苦是苦苦,二乐是坏苦,三不苦不乐是行苦。苦苦,就是五阴身心苦,即第八苦,五阴炽盛苦;体性逼迫苦,是因体性的逼迫,迫使人造恶而受恶报之苦。(体和性,同指佛性,怎么会有体性的逼迫之苦呢?体性逼迫苦,印祖教诲:“一切众生,皆有佛性,但以迷而不知,反承此佛性功德力,起贪嗔痴,造杀盗淫,以兹沉沦于三途六道,永不能出”。《复佛心居士书》又教诲:“真性在未证前,随恶缘则成烦恼,而仍不变。随善缘净缘而成菩提,亦不变。《复吕智民居士书》”)再加上无量劫都要受生、老、病、死等生死之苦,所以是苦苦。坏苦,指世间任何一件事情,哪能永久生存而不坏灭呢?太阳到了正午就要偏西,月亮圆的时候就要发生月食。宇宙运行规律尚且这样,何况人事呢?快乐的境界刚出现,而痛苦就马上降临。当乐境坏灭的时候,因乐而造恶,必定感招累劫的死苦现前,其苦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,所以称快乐是坏苦。行苦虽然不苦不乐,好像很适宜。但是这适宜,就像流水一样不断变化,哪里能永远适宜而不变呢?所以称之为行苦。列举出这三种苦遍摄一切生死之苦。八苦的含义,书中都有详细的解释。当深知这个世界的苦是三苦八苦,那么厌离娑婆生死苦的心愿,从心中会自然生起。当深知西方净土只有极乐,绝无生死苦,那么欣求极乐的心念,必然会猛切地生起。由此必定会以断一切恶,修一切善,来培育德行修持净业作为往生的根基。再加上用至诚恳切的心,执持阿弥陀佛万德洪名,求生西方极乐世界。就可以出离这个娑婆世界,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做弥陀的真子,做莲池海会诸大菩萨的良朋善友了。
4. 若论念佛法门,唯以信愿行三法为其宗要。三法具足,决定往生。若无真信切愿,纵有真行,亦不能生。况悠悠泛泛者哉。蕅益所谓得生与否,全由信愿之有无。品位高下,全由持名之深浅。乃三世不易之常谈,三根普被之妙道也。宜通身靠倒,庶亲证实益耳。信愿行三,十要中皆悉详示。而第一要,弥陀要解五重玄义中,第三明宗,发挥三法,最为精详。其后节节段段,皆有指示,宜细参阅。此不备书。
卷一·书一·《复高邵麟居士书》
[白话文]
如果谈论念佛法门,只有信、愿、行三法才是净业的宗要。三法具足,决定往生。若没有真信切愿,纵然有念佛的真行,也是不能往生的。何况是以悠闲自在,随随便便而念佛的人呢?蕅益大师说:“能不能往生,全凭信愿的有无;往生品位的高下,全凭持名功夫的深浅”。这是三世诸佛出世都不能改变的定论,是三根普被的妙道啊。应该至诚地实修信愿念佛,才能实得真信切愿念佛往生西方。信、愿、行三法在《净土十要》中都有详细的开示。而且第一要《弥陀要解》五重玄义中,第三明宗,发挥三法最为精确详尽。之后的每个章节,每个段落都有所提示,必须细心参考阅读,这里就不详细说了。
5. 腊月三十日,乃一岁之尽日。倘预先未曾打叠得好,则债主怨家,群相系缚,那容你过。临命终时,乃一生之腊月三十日也。倘信愿行资粮未具,贪瞋痴恶习犹存。则无量劫来怨家债主,统来逼讨,那肯饶你。莫道不知净土法门者,无可奈何,随业受生。即知而不务实修者,亦复如是,被恶业牵向三途六道中,永永轮回去也。欲求出苦之要,唯有念念畏死。及死而堕落三途恶道,则佛念自纯,净业自成。一切尘境,自不能夺其正念矣。
卷二·书二·《复宁波某居士书》
[白话文]
腊月三十日,是一年的最后一天。如果预先没有提前准备好要还的债,那么债主怨家上门讨不到债,哪里容得下你过年。临命终时是一生的腊月三十日啊。倘若信愿行三资粮不真实具足,贪瞋痴恶习依然存在,那么无量劫来的怨家债主统统前来索命逼债,哪里肯饶过你。不要说不知净土法门的人是没有办法不受怨业的仇报,只能随业受生到恶道。就算知道净土法门而没有真实修持真信切愿念佛的人,也和那些不知净土法门的人一样,被恶业所牵,堕入三途六道中,永劫轮回而无出期。要想了生脱死离苦得乐,最紧要的,只有念念心念真要惧怕生死轮回苦,以及真怕死后堕落到三途恶道永劫受生死轮回苦。以此怖苦心而至诚念佛,那么心中的佛念就自然纯净,净业就能自然成就。一切尘境,自然不能夺去往生西方的正念。
6. 念佛时不能恳切者,不知娑婆苦,极乐乐耳。若念人身难得,中国难生,佛法难遇,净土法门更为难遇。若不一心念佛,一气不来,定随宿生今世之最重恶业,堕三途恶道,长劫受苦,了无出期。如是则思地狱苦,发菩提心。菩提心者,自利利他之心也。此心一发,如器受电,如药加硫。其力甚大,而且迅速。其消业障,增福慧,非平常福德善根之所能比喻也。
卷一·书一·《复陈慧超居士书》
[白话文]
念佛的时候,不能恳切的人,是因为不知道娑婆确实是生死轮回苦,极乐确实是极乐。假如想一想得人身之难,是百千万亿劫难得一次人身;纵得人身,也难生到有佛法的地方;纵然生到有佛法的地方,也难遇到佛法;纵然遇到佛法,要遇到净土法门就更难了。今生幸遇净土法门,如果不一心念佛求生西方,一口气上不来,一定会随宿生今世最重的恶业,堕入三途恶道,长劫受苦,绝难有出离的时间了。能这样想,就会常思地狱苦,发菩提心而念佛。菩提心就是自利利他的心。此心一发好像电器受电,好像药物加硫一样。力量更大,更加迅速。以怖苦心念佛,其消业障,增福慧,就不是平常福德善根所能比喻的啊。
7. 念佛一事,最要在了生死。既为了生死,则生死之苦,自生厌心。西方之乐,自生欣心。如此则信愿二法,当念圆具。再加以志诚恳切,如子忆母而念。则佛力法力,自心信愿功德力,三法圆彰。犹如杲日当空,纵有浓霜层冰,不久即化。
卷二·书二·《复徐彦如轶如二居士书》
[白话文]
对于念佛这件事情,最重要的,就是要了生脱死。既然要了生脱死,那么对生死轮回苦,应从自身心中生起真实的厌离心,对西方极乐世界的乐,应从自身心中生起欣求心。(蕅益大师教诲:“如是信已,则娑婆即自心所感之秽,而自心秽理应厌离;极乐既自心所感之净,而自心净理应欣求。厌秽须舍至究竟,方无可舍;欣净须取至究竟,方无可取”。《阿弥陀经要解》)果能有真实地厌舍生死苦和欣求西方的实行,那么真信切愿二法,当下一念就圆满具足。再加上志诚恳切的诚心,如子忆母而念佛求生西方,那么佛力、法力、自心信愿功德力,三法圆满彰显。好像明亮温暖的太阳当空而照,就算有浓霜层冰不久也能化解。